首页 » 唐诗宋词十五讲 » 唐诗宋词十五讲全文在线阅读

五 张炎和姜派后继

关灯直达底部

宋元之际继承姜词一派的,在张炎之前主要有周密,与刘辰翁同辈。

周密(1232—1308)字公谨,号草窗。济南人。流寓吴兴,当过义乌(今浙江湖州)县令。宋亡不仕。他熟谙词律,在宋末盛负词名。宋亡后终身抗节遁迹,自号四水潜夫。著作很多,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等。又编选《绝妙好词》。今传词集《苹州渔笛谱》一百十三首,大都是宋亡以前之作。入元后词多遗民之悲,但保存下来的不多。其词格律谨严,字句精美,善于咏物,但立意不高,取韵不远。因号“草窗”,而与吴文英世称为“二窗”。《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一向被称为草窗词的压卷之作:

步深幽,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鉴曲寒沙,茂林烟草,俛仰千古悠悠。岁华晚,飘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磴古松斜,厓阴苔老,一片清愁。

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最负他,秦鬟妆镜〔36〕。好江山,何事此时游!为唤狂吟老监,共赋销忧。

蓬莱阁在绍兴卧龙山下,词里所说的“西浦”、“东州”都在这里。上片写登临阁上所见,景物描写中暗含此地的一些名胜。如鉴曲,指鉴湖一曲,即有名的镜湖。“茂林”用王羲之《兰亭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指兰亭。并用范蠡五湖泛舟故事,都是本地典故,但不露痕迹。下片写自己几度梦归会稽,反用王粲典故。王粲《登楼赋》是在他乡思念故园所作。现在自己回到故园,反而像王粲一样产生“信美而非吾土”的悲哀,说明虽然身在故园,故国山川却已归属他人。所以结尾才说:“好江山,何事此时游!”点明反用典故的用意。全篇包含着由羁旅思乡之感而引起的国事之忧,将一片清愁写得十分苍凉黯淡。但他的伤悼故国之词情调过于哀怨感伤,如《献仙音》(吊香雪亭梅)中“一片古今愁,但废绿,平烟空远。无语消魂,对斜阳,衰草泪满。又西泠残笛,低送数声春怨。”虽沉咽凄婉之极,却只有无可奈何的叹息。他在艺术表现上也有些独到的尝试,如《谒金门》: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

数点烟鬟清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题为“吴山观涛”,与一般观涛的诗词有所不同,首尾分别写潮来之前和潮去之后的江上秋景,境界清旷高远。中间却用两种风格不同的语言和比喻描写了潮来的情景。将涛头比做蛰伏的龙头戴雪山,大海被风吹得直立起来,气势雄壮,却是豪放派的生新硬语。而写远处青山如清水滴上几点烟鬟,天边晚霞像一抹湿红的彩绡,绘景鲜丽,则是婉约派的软媚丽辞。但比喻都很形象,可以看出周密在表现艺术上求新的努力。

蒋捷,字胜欲,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宋亡后隐居竹山,有《竹山词》,他虽然被归人姜派,但人们对他的看法却差别较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他“炼字精深,音词协畅”,而《白雨斋词话》则对他评价很低,这与他的词内容多样、风格也不专主一宗有关。他的一些抒发亡国之悲和兵后乱离之感的词作,较接近辛派,像《贺新郎》“甚矣吾狂矣”就颇似辛词开头,但多用俗语,被讥为“鄙俚”。而一些小词则清新流丽,如名作《一剪梅》: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题为“舟过吴江”。江上泛舟、酒旗招摇、风雨飘萧,是游子眼中之景,调弄银笙、炉内熏香、芭蕉樱桃,是思念闺中之景,这些都是婉约派刻意表现的常见内容。蒋捷用他特有的俚俗口气表现出来,用大白话构成富有诗意的对仗,而且上下片相对应。如“江上舟摇,楼上帘招”对“银字笙调,心字香烧”;“风又飘飘,雨又萧萧”对“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虽然没有一字刻画形容,只是直说,却别有风致,而且音词流畅,自成旋律。

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宋亡后,曾为元朝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一带)的学正。有《碧山乐府》,又名《花外集》。他专以咏物词著称,词名在当时不如周密、张炎。其词重在寄托,琢语峭拔似白石。周济赞他“胸次恬淡”(《宋四家词选》)。《白雨斋词话》说他“词品最高,味最厚,意境最深”。如他咏“新月”的名作《眉妩》:

渐新痕悬柳,澹彩穿花。依约破初暝。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千古盈亏休问,叹谩磨玉斧,难补金镜。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看云外山河,还老桂花旧影〔37〕。

上片都是从新月又弯又细的形状落笔:柳梢头一弯新生的月痕,花丛间淡淡的月色,刚把初暗的天空划破一线,便有了要团圆的迹象。人们朝着新月深深下拜,想象着月亮上“鸾佩相逢桂香陌”(李贺《梦天》)的景象。新月太细,好像尚未画稳的眉毛,可能是嫦娥还带着离恨。最可爱的是秋天挂起珠帘,新月正像小小的银白帘钩。这一段显示出作者善于描状的工细笔致,但是如果没有下片的寄托,上片也只是徒然以形似取胜而已。下片全从新月不圆的形状立意,感叹月似金镜难补,希望重赋清光,都是扣住新月“犹带离恨”、月光较淡的特点,比喻山河破碎,难以复圆。最后试待它“窥户端正”,并在圆月之中见出大地山河的完整影子,也是借盼望月圆寄寓故国重光的梦想,在无穷哀感外还能表达出一片热肠。其余如《水龙吟》(落叶):“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齐天乐》(蝉):“病翼惊秋,枯形阅世物,消得斜阳几度?余音更苦!甚独抱清商,顿成凄楚?谩想熏风,柳丝千万缕”等,不但咏物神似,且能融心境和作者自己的影子于物象之中,在身世没落之感中交织着凄凉的故国之思。就咏物的造诣而言,确能自成一家。

张炎(1248—1317?)字叔夏,号玉田,出身于世代簪缨之家。其先祖为主战派名将张俊。曾祖和父亲均为著名词人。元兵南下,斩其祖父,籍没其家,所以张炎的家国兴亡之感比一般人更深切。他著有《词源》二卷,是一部研究词学的重要著作。其中关于音律的部分是了解宋代音乐结构、解读宋乐谱和词曲歌唱规则的宝贵资料。词集名《山中白云》,计三百首,宋亡之后的词居多。张炎论词主张协音合律,作词必须能歌,甚至不惜改变字义以适应音律。又要求雅正含蓄,主要在句法、字面、用典上下功夫,并提出以“清空”为词的最高境界。在创作方面,他将咏物词发展到极精巧深微的境地。所作《南浦》一词赋春水,写景如画,体物极其工细:

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鱼没浪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

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新绿乍生时,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余情渺渺,茂林觞咏如今悄。前度刘郎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

这首词是将春水当作物来赋咏,所以处处写景都能取春水之神:上片从初春写到暮春,在水色变换中自然完成季节过渡:波暖水绿时,是春晓时节。而待到落红随浪流去,已是春将归去之时。“荒桥”两句,写春水上涨,柳阴变深,化用北宋徐俯的《春游湖》:“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但更强调了断桥的“荒”意和扁舟的“小”字,比徐俯更善于烘托水面的宁静空阔和满湖阴阴的绿意。最后池塘满是芳草,春天已经老去。下片化用前人“溪女洗花染白云”、“流水绕孤村”等诗句以及曲水流觞、刘晨入桃溪的故事,就春水的踪迹来写:它和着花香从空山流出,绕过孤村,在兰亭供人流觞,最后留下两岸碧桃,引人进入游仙的遐想。由于善于变化活用前人诗境,情思宛转,因而被人称为“张春水”。又有《解连环》(赋孤雁)也很著名: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况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38〕。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孤雁是前人常咏的题材。这首词不仅融化了许多著名的同题诗句来描摹孤雁姿态,且从孤雁的心理活动展示出孤雁北飞的一路景色,构思颇新。开头用杜牧“云外惊飞四散哀”(《早雁》)及崔涂“寒塘欲下迟”(《孤雁》)等诗意,写大雁在由南向北飞的途中离群的孤凄,楚江寒塘的水国景色和沙净草枯的茫茫前程也都从孤雁眼里见出。“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两句,将雁行排成人字和雁足捎书的两层意思合起来说:孤雁不成行,在空中只见一点,所以写不成字,双关写不成书,只能寄去一点相思之意,下面又紧接苏武在北海牧羊因雁足捎书而得以归汉的故事,非常巧妙自然。下片化用杜牧“长门灯暗数声来”(《早雁》)、钱起“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孤雁》)以及陆游“冷云深处宿菰芦”(《闻新雁有感》)、崔涂“暮雨呼相失”(《孤雁》)等诗句,写孤雁一路飞过长安,向着玉关,又思念着伴侣的心理,暗自希望在玉关突然相见,那时就和双燕一样,不再孤单了。结尾以双燕反衬孤雁,这种章法词家视为咏物正格。以前咏孤雁多写离群南飞之雁,此词却从孤雁北归设想,其中的家国身世之感隐而不露,耐人寻味。因“写不成书”两句尤其新颖,张炎又被称为“张孤雁”。

他那些抒写亡国之痛的作品,往往在精丽蕴藉中有苍凉激楚之意,即景抒情,备写身世盛衰之感,并不仅以剪红刻翠为工。像《高阳台》(西湖春感):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39〕,草暗斜川〔40〕。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从字面上看,似乎还是感伤春归,但是蔷薇枝头堪怜的残春,西泠桥边的一抹荒烟,都笼罩着无言的悲凉。当年王谢堂上的燕子,见到的只是旧地的深苔荒草,而鸥鸟本来不知世事,如今也有了新愁。可见怕见飞花怕听杜鹃,就不是一般的伤春,而是与家国之春永别的哀愁了。悲慨虽深,而含蓄蕴藉。凄凉幽怨,沉厚之至。其余如《八声甘州》(辛卯岁,沈尧道同余北归)中“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41〕。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高阳台》(古木迷鸦)中“故园已是愁如许,抚残碑,却又伤今”等,都将故国不堪回首之感写得十分沉痛。张炎词以婉丽空灵为后世词话家所激赏,邓牧《张叔夏词集序》说:“美成、白石逮今脍炙人口。知者谓丽莫如周,赋情或近俚;骚莫若姜,放意或近率。今玉田张君,无二家所短而兼所长。”意思是周邦彦词工丽,但有时写情近于俚俗,姜夔词骚雅,但有时失于草率,只有张炎兼有两家所长而没有两家的缺点。吴梅《词学通论》指出:“玉田词皆雅正,故集中无俚鄙语,且别具忠爱之致。玉田词皆清空,故集中无拙滞语,且又多婉丽之态。……玉田用笔,各极其致,而琢句之工,尤能使意笔俱显。”认为他空灵精警,而功力更深。这些评语基本上得到学界的认同。张炎对元词和清词的发展颇有影响,清代浙派词人推崇姜、张而实际接近张炎的更多。但作为南宋词最后的一位大家,宋词的繁荣也以他为标志而结束了。

宋词在花间南唐之后形成自己的独特面目,随着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的扩大,词的形式技巧和各种风格流派也在不断发展,并且广泛吸取了诗、文等其他文学样式的表现艺术,在宋代这一短暂的历史时期中就完成了由繁荣走向衰落的整个过程。宋亡以后,词的工力殆尽,技巧已穷,形式上已很难再有进展。南宋后期豪放派和婉约派各自把本派的缺陷发展到极端,豪放派流于粗率,婉约派流于细碎,也是促使宋词衰落的原因。此外,北宋词的发展乃是由于使词从官僚士大夫的家宴中解放出来,而南宋词的衰落则是由于清客词人又把它变成少数高人雅士的专利,艺术技巧虽有进步,而群众基础逐渐消失。这就必然要为另一种更有生命力而且具有广大群众基础的艺术形式——散曲所取代。

知识点

《白石道人歌曲》  《梦窗词》  《须溪词》  《草窗词》

《碧山乐府》  《竹山词》  《山中白云》  张炎《词源》

思考题

1.姜夔咏物词有什么重要特色?与清真词有何区别?

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梦窗词》受李贺、李商隐诗的影响?

3.举史达祖和张炎的作品为例,说说姜派词人写景咏物的技巧。

注 释

〔1〕竹西:扬州城东禅智寺西侧有竹西亭。

〔2〕春风十里:杜牧《赠别》“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3〕杜郎:杜牧。

〔4〕豆蔻词工:杜牧《赠别》:“娉娉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青楼梦好: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5〕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6〕铜铺:大门上以铜制作的螺形铺首,安有门环。这句指蟋蟀在大门外叫。

〔7〕诗:指《诗经·风·七月》,在今陕西栒邑、邠县一带,是西周祖先公刘开发的地方。

〔8〕《愁赋》今传庾信集中不载,但宋人集中屡次征引。

〔9〕何逊:齐梁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有《早梅诗》,一名《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10〕隋开皇年间,赵师雄在罗浮山宿于松林中,见一美人,又有一绿衣童子笑歌戏舞。天亮后“起视大梅花树上,有翠羽刺嘈相顾,月落参横,惆怅而已”。

〔11〕玉龙:笛子。笛曲中有《梅花落》。

〔12〕天随子:晚唐诗人陆龟蒙的号,住在松江甫里。

〔13〕粘鸡:《荆楚岁时记》:“人日贴画鸡于户。”

〔14〕金盘簇燕:立春日剪彩为燕,戴在钗头上。

〔15〕锦儿:据洪遂《侍儿小名录》:是钱塘名妓杨爱爱的侍婢。这里借指作者在钱塘的艳遇。

〔16〕桃根:东晋王献之为其爱妾桃叶作《桃叶歌》。传说桃根是桃叶之妹。这句写用小船送别爱人。

〔17〕亸凤破鸾:范泰《鸾鸟诗序》说罽宾王得一鸾鸟,因无侣,三年不鸣,悬镜照之,鸾睹形悲鸣而绝。

〔18〕铜雀春情:用杜牧《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借喻宋亡后,妃嫔都归了元人。

〔19〕金人秋泪: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诗意。借汉武帝金铜仙人被魏明帝拆走时下泪事喻南宋文物被抢夺一空。

〔20〕睨柱吞赢:用战国时赵国蔺相如使秦,完璧归赵的故事,赞美他持玉璧睨柱,欲以击柱,使秦王气馁的勇气。

〔21〕回旗走懿:诸葛亮死后,蜀军先不发丧。整军而出,司马懿追击,姜维返旗鸣鼓,司马懿不敢追,蜀军得以安然退兵。民间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

〔22〕彩鸾:仙女,借指游女。金吾:执行禁夜的执金吾。唐代长安平时宵禁,元宵开禁,所以说不怕金吾呵醉。

〔23〕念奴:唐天宝中著名歌女,每年长安有盛大节日时,群众喧闹不已,玄宗令高力士在楼上大呼让念奴唱歌,广场上立刻就能安静下来。

〔24〕沙河:即杭州南五里的沙河塘。

〔25〕三千乐指:三百人的大乐队。

〔26〕拥髻:愁苦的样子。

〔27〕雁门:在山西北部,山名,也是关名。

〔28〕吴会:六朝时吴郡与会稽郡合称吴会。

〔29〕蓬壶:蓬莱、方壶,都是东海仙山。

〔30〕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糁径杨花铺白毡。”

〔31〕凝碧池:唐代洛阳名胜。曾被安禄山占用。

〔32〕七宝鞭:多种珍宝镶嵌的马鞭。

〔33〕磻溪:周文王时姜太公垂钓的地方。在陕西宝鸡东南。

〔34〕傅岩:据说在山西平陵县。傅说在傅岩隐居板筑,遇见殷高宗,被征用为大臣。

〔35〕破鉴徐郎:徐德言娶陈后主妹乐昌公主,陈亡前夕,夫妻破镜各执其半。陈亡后,公主为杨素所得。后来徐德言设法通过半镜找到公主,杨素召德言还其妻,夫妻破镜重圆。

〔36〕秦鬟妆镜:俞平伯先生认为可能指绍兴秦望山,妆镜指镜湖。

〔37〕据俞平伯先生注:苏轼《和黄秀才鉴空阁诗》注引“桂容如水鉴,写此山河影”。王十朋注引《酉阳杂俎》:“佛氏言:月中所有,乃大地山河影也。”

〔38〕锦筝:筝柱斜列,像雁行,又叫雁筝。这里既用雁筝之意,又取钱起《孤雁》诗意。

〔39〕韦曲:在唐长安城南明德门外,此处用典,借指都城杭州附近胜地。

〔40〕斜川:在江西星子县。陶渊明曾有斜川之游。

〔41〕古城名,在南京西。东晋谢安抱病还都时曾经过西州门。谢安死后,羊昙十分悲伤,从此不走西州路。一天大醉,不觉到州门,痛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