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宋词十五讲 » 唐诗宋词十五讲全文在线阅读

三 辛派词人

关灯直达底部

爱国诗人陆游,以及与辛弃疾唱和的陈亮、刘过,还有南宋后期的刘克庄、刘辰翁等,或与辛弃疾同声相应,或者明显受到辛弃疾的影响,形成了南宋中叶前后声势最大的爱国词派。这派词人的共同特点是以家国之念、经济之怀入词,好用长调记交游、发感慨,使词更加散文化、议论化,作风粗豪恣肆,较少雕琢。

陆游(1125—1210)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成就主要在诗。但《放翁词》也有一百四十余首,刘克庄认为“其激昂感激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后村诗话续集》)。其中有一部分和他的诗一样表现了悲壮慷慨的爱国激情。如《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心和身的分离,形象地概括了志在收复河山而不得已终老江湖的痛苦。《夜游宫》:

云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诩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词题为“记梦寄师伯浑”,通过梦境写出他念念不忘沙场的雄心和一生壮志消磨的悲愤,是陆游诗的一大特色;用词的形式表现出来,更觉声情感人。《卜算子·咏梅》是他最著名的一首小令: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以驿旁梅花在黄昏风雨中凋零化作泥尘的遭遇自况被排挤的政治遭遇,又通过歌咏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高洁品格,写出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他的一些描写闲适生活的词如《鹊桥仙》(夜闻杜鹃)、《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等等虽然恬淡飘逸,也往往不能忘情于收复中原的事业,在啸傲风月的隐士风神中透露出内心的波动不平。

陆游年轻时经历过一场爱情悲剧。据宋人笔记说,他与妻子唐琬感情很好,但因母亲不喜欢这个儿媳,夫妻被迫分离。后来陆游另娶,唐琬嫁人。一次在绍兴的沈园相遇,唐琬殷勤招待,陆游非常伤感,写了一首《钗头凤》〔22〕。唐琬见后和作一首,不久抑郁而死。四十年后陆游重游沈园,不胜感慨,又写了两首著名的《沈园》诗。《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在满城柳色的衬托下,同是词人最熟悉的这双红润的纤手和藤黄的美酒,却是在昔日山盟海誓、今日已同路人的不同情景中,所以用特写表现出来,直抒东风破坏欢情的怨愤和几年离散的愁绪,便更觉伤情。春色依旧,而离人在以泪洗面中日益消瘦。重逢没有带来喜悦,反而想到旧情如桃花凋落,不可复续,见面只是徒增伤感。两片分别用三个“错”字和三个“莫”字结尾,几乎是声泪俱下,词人痛心疾首、悔恨莫及,又无可奈何的神情如在眼前,极为感人。写情的深挚非一般的婉约派艳情词可比。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是南宋理学家,有《龙川词》传世。他与辛弃疾过从甚密,抱负相同,曾多次上书论北伐大计,议论英伟磊落。史传说他“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宋史·陈亮传》)。其词慷慨激昂,直抒胸臆,“不作一妖语,媚语”(毛晋《龙川词跋》)。较有代表性的是他的《念奴娇》: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23〕。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24〕。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25〕!

词题为“登多景楼”。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的甘露寺内,面临长江。这首词从长江的天然地形谈起,提出抗战派和主和派对长江天险的两种不同看法,讽刺主和派把长江看做是天然的南北分界线,只知道守住自己的门户。东晋的王谢大族,虽然也为江山流过眼泪,但还是没有收复河洛。最后用祖逖北伐和谢石谢玄在淝水击败前秦军队的故事,指出恢复中原的有利形势,抒写了中流誓师、义无反顾的抗战决心。全篇说古道今,用六朝凭借长江自守的史实,讽刺现实,议论透辟尖锐。他的《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向称压卷之作: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26〕。当场只手〔27〕,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蒿街逢〔28〕。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章德茂即章森,官试户部尚书。曾两次出使金国,这一次是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使金贺万春节。此词为章森出使壮行,说北方久已不见南方北伐的军队,便以为宋朝没有人才。而章森只身出使,正表现出万夫之雄的气概。“洋洋河水”是《诗经·卫风·硕人》里的句子,借以称赞章的才能。河水东流,朝宗于海,本来是比喻诸侯朝见天子的。这里用来比喻为国效力。所以下面说暂且向敌人的毡帐下拜,将来终有一天在长安的蒿街上将他们斩首。上片举国家的奇耻大辱以激励“堂堂汉使”,希望他以万夫雄的气概,在屈辱的使命中维护民族尊严。下片将尧、舜、禹三代圣君拆开说,强调在具有悠久文明史和儒家道统的国土上,以向戎狄称臣为耻的人,应该有一个半个,然而现在却是万里腥膻,先圣先烈的英灵何在呢?话说得极端悲哀愤慨,但最后还是对中国如日中天的前途表示了坚定的信念。全篇纯用散体,突破通常词式,气贯长虹,大义凛然,比辛词更豪放横肆。

刘过(1154—1206),字改之,自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是江湖派诗人,有《龙洲词》。曾和辛弃疾交游,并效仿辛词,写下了一些慷慨悲歌。如《六州歌头》(挽岳飞词),流露了较强烈的爱国思想。但他缺乏辛弃疾那种深沉的感情和奇思壮采,有时故作豪语,不免失之粗率平直。如他给韩侂胄的贺词《西江月》表示支持北伐大计,几乎一半是用《孟子》和《史记》中现成语句集成,虽有豪气却过于草率。他的《沁园春》是他投赠辛弃疾的一首仿效辛体之作,模拟逼真而自成特色: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29〕,约林和靖〔30〕,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照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传杯。

白言:“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阁开。爱纵横二涧,东西水逸,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不若孤山先访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这首词选用苏东坡、白居易、林和靖三人写西湖的著名诗句组成三人对话,构思奇特,才气横溢,体现了辛派词自由恣肆的特点。但刘过为权门食客,仰人馈赠,词中多阿谀之作。有些咏指甲、咏小脚的词十分庸俗无聊,方回批评他“外强中干,多谒客气”,颇中肯綮。

南宋后期,辛派词的后劲是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自号后村,莆田(今福建莆田县)人。他文名很高,又精通史学,但一生仕途颇多坎坷,最后以龙图阁学士退休。他也是江湖诗派的重要作家。有《后村大全集》196卷。词有《后村长短句》,又名《后村别调》,约二百五十余首。内容以关怀国运和揭露时弊为主,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称他和陆游、辛弃疾“犹鼎三足”,认为他“拳拳君国”似陆游,“志在有为”似稼轩,像“宣和宫殿,冷烟衰草”、“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一类伤时念乱之句多见于词。如《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对元朝灭金后进逼南宋的威胁深表忧虑,指出国事岌岌可危,呼吁士人投笔从戎,共赴困难:“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安史之乱中死守睢阳的张巡、许远)?快投笔,莫题柱!”《满江红》(送宋惠父入江西幕中)还要他的朋友莫学辛弃疾镇压崆峒山少数民族叛变的做法。“帐下健儿休尽锐,草间赤子俱求活”,主张以招安为主,不要大肆屠杀。《贺新郎》:“北望神州路”赞美当初宗泽招降太行山百万义军抗金的事迹,谴责朝廷怯懦无能,不能联合起义军进行北伐。这些词反映了南宋后期的民族危机以及词人对人民力量的重视。

在艺术上,刘克庄进一步发展了词的散文化和议论化,多用长调,说理叙事十分自由,不受传统格律的限制。如《沁园春》: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31〕,访铜雀台〔32〕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33〕。天下英雄,使君与操〔34〕,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35〕!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词题为“梦孚若”,是为追怀他的亡友方信孺而作。上片写的是一个梦。他梦见在咸阳的宝钗楼和邺城的铜雀台与老朋友相逢了。厨子送来东海鲸鱼做的细切鱼片;马夫送来西方的天马。与朋友把酒论天下英雄,千乘车载送来南北的剑客奇才。在梦中,他和故友成了收复北方、纵横天下的英雄。被晨鸡唤醒之后,才叹息机会虽来而书生已老,如李广将军不遇汉高祖,感慨旧友生不逢时。俞平伯先生分析此词说:“以梦友而悼友,虽为本篇题目,实系借以寓怀。其叙梦境都在虚处传神,用典作譬,多夸张之词,仿佛读《大言赋》,不皆纪实。如宝钗楼,铜雀台,不必真有其地;长鲸天马,不必实有其物;从车千乘,尽剑客奇才,不必果有其人。过片说到醒了,就梦境前后落笔。以醉眠而入梦,以闻鸡而惊觉,借极熟的典故,点出作意。‘叹年光’以下,硬语盘空,纯用议论,引《史记》原文,稍加点改,自然之至。随后在此略一唱叹便收。观其通篇不用实笔,似粗豪奔放,仍细腻熨帖,正如脱缰之马,驰骤不失尺寸也”(《唐宋词选释》)。指出此词风格虽然夸张粗放,表现却是细致的,颇有见地。另一首《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也较有特色:

一卷阴符〔36〕,二石硬弓,百斤宝刀,更玉花骢喷,鸣鞭电抹;乌丝阑展〔37〕,醉墨龙跳〔38〕。牛角书生〔39〕,虬须豪客〔40〕,谈笑皆堪折简招。依稀记,曾请缨系粤〔41〕,草檄征辽〔42〕

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怅燕然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迢。老去胸中,有些磊块,歌罢犹须著酒浇。休休也,但帽边鬓改,镜里颜凋。

这一首也是大言之赋,上片夸张当年的豪勇:论武,既有兵书在手,又拉得开二石的硬弓,拿得起百斤的宝刀,乘的是风驰电掣的千里玉骢;论文,醉墨一挥,龙飞凤舞,无论是隋唐李密那样的牛角书生,还是唐末要建帝王之业的虬髯客,都能在谈笑间招致麾下。所以曾像汉代终军那样请缨南粤,也曾像隋代虞世南那样草檄征辽。这一串大话,用一系列典故集中了一个文武兼备的帅才需要的一切条件,突出了心比天高的豪雄气概。惟其如此,下片突转为功名不就、长安不见、鬓改颜衰的悲慨,才更见出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反差之大。他的这种家国之忧也表现在一些日常生活的题材中,如《昭君怨》:

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若比广陵花〔43〕,太亏他。

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

题为“牡丹”,先说牡丹之美天下无双,连名满天下的扬州芍药花也不能相比。牡丹之足可珍惜自不在话下。但下片语意一转,可惜当初专养名花的王侯园圃,已沦为狐兔出没的荒野。结尾字面上说怕花愁,其实是为中州伤心。这就在牡丹和芍药的褒贬、昔盛今衰的对比中表达了深长的故国之思。

刘克庄与辛弃疾一样,也很善于在词里表现自己狂放的性格。如《一剪梅》: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词题为“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是刘克庄被贬到广东潮州去做通判时所作。朋友王实之来送行。词里把王郎举着火把一跌一滑赶来,自己挑了诗囊,丢了衣囊的形景写得十分可笑,狼狈中又见出送行者的真诚和豪荡不羁。下片采用与上片完全对应的句式,以墙塌椅倒的激烈动作夸张两人议论文章的热闹,疏狂中见出二人的投契和知己。毫无一般饯别的感伤。但总的说来,他的创造性不如辛词,议论较多。所以前人评他是“效稼轩而不及者”。

南宋灭亡时,辛弃疾、刘克庄的词风在刘辰翁等遗民的词里又有所体现。但刘辰翁的词主要是一派愁苦之音,已没有辛刘的豪情壮气了。

知识点

《稼轩词》  《龙川词》  《后村长短句》

思考题

1.辛弃疾在词里运用比兴寄托,在词史上有什么意义?

2.辛弃疾词和苏轼词的豪放有什么不同?

3.你认为应当怎样评价辛派词的散文化倾向?

注 释

〔1〕新亭:见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东晋初士大夫常至新亭饮宴。周侯中坐叹息说:“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皆相视流泪。惟王导愀然变色道:“当共戳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2〕夷甫诸人:指西晋的清谈家王衍等人。王衍字夷甫。

〔3〕绿野:唐宰相裴度的别墅绿野堂。平泉:唐宰相李德裕的别墅平泉庄。东山:东晋宰相谢安寓居之地。此处借指韩元吉放情山水。

〔4〕八百里:牛名。炙:烤肉。

〔5〕五十弦:传说瑟原有五十弦,这里指塞外音乐声悲。

〔6〕的卢:一种白额的烈性快马。

〔7〕锦突骑:穿锦衣的骑兵。:衣服遮蔽前面。

〔8〕娖:捉、握。胡:装箭的袋子,又名胡禄。

〔9〕金仆姑:箭的名称。

〔10〕《晋书·王徽之传》载王徽之语:“西山朝来,致有爽气耳。”

〔11〕谢家子弟:东晋谢氏家族是地位最高的大族,子弟都穿黑衣,世称乌衣郎,所住地方称乌衣巷。

〔12〕相如庭户:据《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美好)。”

〔13〕《新唐书·柳宗元传》载韩愈评柳文“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

〔14〕这三句典出《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蓴羹、鲈鱼脍,曰:‘人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翰字季鹰。

〔15〕这三句典出《三国志·陈登传》。刘备责许汜有国士之名,不能忧国忘家救世,却“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刘郎,指刘备。

〔16〕《世说新语·言语》篇说,东晋桓温北征,经过金城,看见以前种的柳树已有十围,慨然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17〕关于这首词作于何时,诸说不一。多数认为作于他任建康通判时。也有学者认为应作于41岁到48岁之间。

〔18〕送燕燕:《诗经·邶风·燕燕》小序说“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庄姜把陈国女子戴妫所生的儿子(名完)当自己的儿子,庄公死后,完立为君,但被杀。戴妫于是归国,庄姜送她,作了这首诗。

〔19〕传说汉武帝的陈皇后被冷落在长门宫,请司马相如为之作赋,奉黄金百斤。相如为赋感动武帝,皇后复得亲幸。这只是传说,没有根据。

〔20〕蛾儿:闹蛾。雪柳黄金缕:加金饰的雪柳。都是元宵妇女头上的饰物。

〔21〕兜鍪:俗语叫盔,此处借指士兵。

〔22〕吴熊和先生《陆游钗头凤本事质疑》认为《钗头凤》不是为唐琬所作,而是他在蜀中的冶游之词。见《吴熊和词学论集》,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其他学者也有支持此说者。

〔23〕王谢诸人:东晋大族王氏和谢氏,这里泛指东晋南渡士大夫。“也学英雄涕”用“新亭对泣”的故事。

〔24〕中流誓:西晋祖逖统兵北伐,渡江时击楫发誓。

〔25〕小儿破贼:谢安接到淝水之战的捷报时,冷静地说:“小儿辈遂已破贼。”当时晋军统领谢石是谢安之弟,谢玄是谢安之侄。强对:劲敌。这句说破贼大势已成,不必怕强敌。

〔26〕北群空:语出韩愈《送石处士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

〔27〕只手:只身。

〔28〕《昭明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对穹庐以屈膝”,“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蒿街”。

〔29〕香山居士:是白居易的号,因其晚年居于洛阳香山。

〔30〕林和靖:北宋初诗人林逋,字和靖。

〔31〕宝钗楼:汉武帝时建造,在咸阳市。

〔32〕铜雀台:曹操时建造。在今河南临漳县西南。

〔33〕圉人:养马的人。龙媒:天马。

〔34〕《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35〕《史记·李将军列传》:汉文帝对李广说:“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高皇帝:汉高祖刘邦。

〔36〕阴符:《阴符经》,相传是黄帝或太公作,属于“兵家”和“道家”。

〔37〕乌丝阑:织成界道的绢素,或有黑线行格的纸。红色界线的叫朱丝阑。

〔38〕醉墨:醉中书写的行草或狂草。唐张旭善草书,每在醉后号呼狂走落笔。

〔39〕牛角书生:隋末李密常挂一本《汉书》在牛角上,边走边读。

〔40〕虬须豪客:胡须卷曲的豪士。晚唐杜光庭《虬髯客传》写一个虬髯客支持李世民夺取隋朝天下、自己到海外创业的故事。

〔41〕请缨系粤:《汉书·终军传》:“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系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42〕草檄征辽:虞世南曾为隋炀帝草《征辽指挥德音敕》。

〔43〕广陵花:指芍药。广陵:扬州。北宋扬州芍药很盛,多见于宋人诗文和花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