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4重人格 » 24重人格全文在线阅读

《24重人格》推荐序三

关灯直达底部

艰难而有盼望的人生旅程

1

当得知我要给《24重人格》写序时,我的一位好友提醒我说,你不是双子座的吗?双子座的人不就是分裂的双重人格的患者吗?

我顿时黑线。

2

时间飞逝得快到让人无法知觉,直到编辑来电让我为《24重人格》作序,我才意识到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年。

十年前出版社找到我,让我帮忙评估审阅一下这本书,从它的专业价值到出版后的市场可能性。我当时觉得这本书不错,专业的人可以从中学习到临床心理治疗的历程,普通的读者则无论是普及基本的心理学知识还是猎奇,都可以管中窥豹,知道有多重人格(专业上称为“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英文缩写为DID)这回事,了解多重人格给当事人带来的痛苦,以及面对这样的痛苦当事人是如何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走出来的。

这本书出版后果然卖得不错。

所以,编辑嘱我在这本书十周年纪念版发行之际,务必写个序,纪念一下十年前的事。

3

这次出版十周年纪念版,美国的作者本人为此也特别写了个序。

读后让人感慨。

《24重人格》写就时,当事人就已经为自己的多重人格病症治疗了多年,而十年后,这个治疗依然在延续中,即使当事人那时自己已经取得心理学博士的学位了。心理治疗每周两次,每次两小时,即使是在家人罹患癌症期间,也必须坚持。

读者可以算算看,这前前后后总共大概是多少小时的治疗工作啊?

从中,我们可以想见当事人的不容易。

从中,我们也可以想见心理治疗师的不容易。

这是一种相互陪伴的坚持。

由此联想到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常常有当事人希望立竿见影的奇迹式的心理治疗效果出现,心理治疗师能够短平快地结束自己的心理痛苦和精神症状。他们中的有些人也许可以,而对于另一些人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他们患有那些由来已久的神经症或人格障碍。

所以,对于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果真想通过心理治疗产生实质性的效果,信心、时间、坚持以及专业帮助是必须的。

4

所谓信心,包括对自己的,对治疗师的,对专业方法的。

卡梅伦·韦斯特提到他在这十年里用的是眼动脱敏与重构疗法(EMDR)。这个疗法出现多年了,在美国“9·11”之后,由于受到心理创伤的人数众多,情况也很严重,这个疗法在实践中被认为效果不错,由此被大加推广。

但突发创伤事件后的个体应激反应的心理干预容易做,童年或陈旧的重大创伤的处理就没那么容易了,必须小心翼翼对待。

我2002年作为中国第一批中德EMDR疗法连续培训项目的学员,前后花了三年时间学习用EMDR技术治疗心理创伤,尤其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培训的第一阶段,学员们都对这种听上去神奇的治疗技术跃跃欲试,而严谨的德国老师却根本没多提EMDR的技术操作,而是对PTSD的诊断、评估等大讲特讲,然后教我们一系列情绪稳定技术。因为一旦当事人打开自己尘封已久的内心创伤,他脆弱的内在就将暴露在再度创伤的危险之中。德国专家再三指出,作为助人者一定要审慎再审慎,不能操之过急,让你的当事人再度受伤害。

从某种角度而言,当事人发展出多重人格,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当事人应对这充满危机、挫败以及压力的现实世界的一种策略,尽管这种策略在我们正常健康的成年人来看是如此扭曲荒诞而不可理喻,但是如果那一处境下的当事人没有发展出这种策略,也许他们的情况会更糟,比如他们有可能选择自杀来逃避苦难。

作为治疗师,我们要尊重当事人的这种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应对模式。作为当事人周围的亲人或朋友,也要尽力去了解和理解他们,而不是一厢情愿、简单粗暴地去否定和干预他们。

就像我们当年在汶川地震后做的。大量的未经危机干预专业训练的所谓的“心理咨询师”到灾区去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有人甚至不加评估地用暴露疗法来试图为痛失亲人的儿童进行心理创伤的脱敏治疗,以至于后来灾区传出了“防火防盗防心理医生”的说法。

在《24重人格》一书的尾声部分,作者也提到了这一点。

所以,心理治疗的专业性是很重要的。

只有当我们对帮助的专业性有信心的时候,我们才能给自己和治疗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才能坚持治疗,才能慢慢看到改善,才能让明天变得更好。

5

家庭。

韦斯特的多重人格,与他童年的家庭阴影休戚相关。韦斯特的康复,也与他现在的家庭休戚相关。

来自家人的心理伤害极具杀伤力,同样,家人的心理支持也极具疗愈性。

爱带来祝福,拯救心灵于悲剧之中。

6

韦斯特的多重人格故事是特别的,也够戏剧性。

像这样的案例毕竟是少数。更多见的是一个人的性格的多面性,就像这篇序言开头我的那位好友说的“分裂的双子座”,或者我的另一位擅长人格意象对话技术的好友朱建军博士提到的多重人格意象。

在生活中我们会感受到我们内心的矛盾和多样性,用现在大家惯用的词来说就是“纠结”。朱建军博士用意象对话技术主动分解个体的人格,他把分解出的一系列人格意象称为“子人格”。

这是一个自我发现之旅,这些子人格代表个体性格的一个部分或一个侧面。这种分解让我们有机会分辨和直面自己未曾觉察的内在特质,然后学习接纳、转化以及整合这些特质,让它们不是凌乱、不安、突兀、躁动、分裂地存在于我们的内心,而是各安其位地和谐地整合成一个人格整体。这样,我们的心理才能更为健康。

韦斯特的多重人格故事,读过后,我们为之触动、震惊。事实上和我们普通人日常生活更为相关的是,如何觉察、理解和安顿我们矛盾纠结多侧面的内心世界。

在这方面,一个训练有素的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是可以提供帮助的。

对于希望心理或心灵成长的个体,也不必像真正患有DID的韦斯特那样花费这么长的时间和这么大的精力来治疗,因为大多数个体并不是一个患者,而只是渴望自我了解和理解的正常人,即使时有烦恼。

如果个体的内在创伤不大的话,这种心理学习和成长的过程甚至并不那么痛苦,相反更可能是充满探索的惊喜和乐趣的。

7

“在爱与意志的每一个行动中,我们都同时既塑造着我们的生活世界,又塑造着我们自己。”

我喜欢这本书扉页上题的这句话。

心理学博士,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注册督导师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

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