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千家诗 » 千家诗全文在线阅读

《千家诗》寒食

关灯直达底部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飞花:指柳絮飘扬。寒食:清明前两天不得生火做饭,称寒食。御柳:宫苑里的杨柳。传蜡烛:寒食节夜晚,皇帝将燃着的蜡烛赐给近臣。五侯:汉桓帝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指受皇帝宠爱的豪贵之家。

这首诗写出了古代的皇帝和豪贵享受着普通老百姓所不能享有的特权,他们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作者发出一种讽刺意味。

【释义】

暮春时节,原本那碧绿的柳条、鲜艳的花朵都渐渐开始凋谢了,城市里没有一处不在飞花飘絮。寒食节里,春风扬起了宫苑的杨柳丝,摇曳生姿。日暮时分,汉代宫殿里传出了燃烧着的蜡烛。啊,缕缕轻烟都向着受皇帝宠爱的豪贵之家散去。

【典故】

司马光不贪奢华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一生高官厚禄,地位显赫,却清廉自守,从不贪奢。当许多王公大臣们在京城里盖豪华的深宅大院时,司马光却在一个偏僻的陋巷里深居简出。

有一年冬天,一位客人前来拜访,竟然发现司马光的客厅里连个火炉都没有。客人冻得浑身发抖,司马光忙叫仆人端来一碗姜汤,客人喝完后才稍为暖和了一些。后来,司马光为了解决过冬时的寒冷问题,便想出了一个挖地窖的办法。因为地窖里冬暖夏凉,所以冬天他就在地窖里工作和接待客人。因为这件事,京城里就有了“皇家钻天,司马入地”的谚语,意思是说,皇帝和王公大臣的宅第越盖越高,可司马光的房子是往地下打窖越挖越深。这一谚语是对司马光俭朴生活的真实写照。

司马光的妻子因病亡故时,他连埋葬费也拿不出来,只得把三顷薄田都典出去,才换回钱来把妻子的后事办妥。司马光的俸禄和赏赐每年得到不少,但大部分都用来周济了衣食无着的贫苦人。其中,有个本乡人庞籍中年病故,留下孤儿寡母,很难维持生活。司马光见此情景,就将庞籍亲属接来同住,视为一家人。他每年还要拿出许多银钱去救济穷人。正因为这样,他常常入不敷出,致使家中囤无余粮,库无存银,一遇紧急用钱之时,也就只能典卖土地救急了。

司马光以仁为本,主张宽待百姓,尤其要宽待农民。他认为农民是国家的基础,无民即无国。因此,他一再反对朝廷增加农民的田赋徭役负担,主张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也富裕起来。

司马光目睹那些王公贵族终日挥霍无度,声色犬马,而百姓却入不敷出,温饱都成了问题,不禁痛心疾首。有一年,许多州县发生灾荒,庄稼收成减半,百姓受饥挨饿,甚至卖儿卖女,而朝廷上下却仍然过着歌舞升平的生活。司马光敏锐地察觉了这一不正常现象,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的饥民随时可能暴动,他坚决要求朝廷罢赐罢宴,拿出钱粮,赈救灾民。

又过了些时候,宋仁宗将大批金银珠宝、丝绸绢帛赏赐各位大臣。众大臣看到眼花缭乱的宝物,都乐不可支。独有司马光并没有为之所动,他劝谏皇上应节省开支、舒缓民力,他还把所得的赏赐之物全部交给谏院,以充公用。

由于司马光能够清廉自守,所以名震四野,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爱戴。史载,他69岁重任宰相时,京城里欢迎他的人在街上围得人山人海,他被后人誉为“真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