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易经》是从象开始的,实际上这种说法不是很准确,应该说,一切一切都是从数开始的。心中没有数,怎么去画那个象呢?只不过我们第一眼看到的是已经画出来的象,而没有深入了解每个象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数存在。
中国人常常讲:一切有定数。这句话其实并不迷信,它是告诉我们,所有的事情大都有一定的规律,宇宙万象都是有定数的。比如,内行的人看到一棵树,就大概知道它能不能继续存活、能活多久、将来会长成什么形状、做什么用途。又比如,我们常说“三岁看大,六岁看老”,就是看到一个小孩三岁时的表现就能大概知道他长大以后是什么样子,看到他六岁时的表现,这个孩子的一生就差不多能看透了。可能有人会说他看不懂,那也只是他个人的修为没有这么高而已。中国有这种修为的人很多,自古至今,凡成大事者,在识人上都有过人的本领。
孔子曾经说过,即使是一百世以后的事情,我都可以看清楚。这在《论语》里记载得很清楚:虽百世,可知也。这并不是神通,而是推论,也叫做推理。这样,我们就说到了《易经》中的理,它在象和数的后面,更加难以看清楚。理是象跟数合起来所得到的一个规律,数和象都离不开理。中国人常说,要按照道理行事,就是说只要依理去做事,基本不会出什么大的差错。
我们提到象,会想到象是现象,还是真相?要知道,现象并不一定代表真相,因为现象是有虚有实的,有真相,还有假象。而《易经》中所指的象,是虚实合起来的。因为整个宇宙也是有虚的就一定有实的,有看得见的部分就一定有看不见的部分,也就是有陰有陽,陰陽是同时存在的,任何人都无法清楚地分开。
一个会看相的人,根本不会去看人的表面。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给我看个相吧”,其实这时就已经不必看了,因为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全身上下都已经做好了被看的准备,已经全都是假象了。看相,要在被看人不经意的时候去看,才能看出真相,这才是看相的道理。这和综合判断一个人的表现是一样的道理,而并不是迷信。很多事情,其实是我们自己弄不清楚,却说它是迷信。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把《易经》的象、数、理搞清楚,这样才能知道自己的判断是不是合理。
《易经》本来是来源于自然的,但是由于它艰深难懂,又被一些似懂非懂的人利用来看相算命,于是《易经》不仅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且被打上了迷信的烙印。实际上,只要搞清楚了象、数、理,我们就可以知道《易经》的奥秘。那么,我们首先来看看,什么叫象和数呢?
最早,伏羲氏找到了两个最简单的象,就是远古先民结绳记事的两个动作:一是打结,一是松开。用今天的话讲,《易经》就是开关,跟电灯的开关一样。所有的电灯都是由开关控制的:开关开了,灯就亮了,开关关了,灯就暗了。同理,陰就是关了,电门不通,因为它是物质方面的东西;陽就是开了,电门通了,因为它是能量,是精神方面的东西。我们以前一味说,精神就是精神,物质就是物质,等到西方的爱因斯坦证明了物质和能量是互变的,物质的运动速度快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能量,能量的速度慢下来又会变成物质,我们就说爱因斯坦太聪明了。其实我们不知道,我们的老祖宗很早以前就告诉我们,陰极就变陽,陽极就变陰。陰陽本来就是互变的,这和爱因斯坦的话是一样的道理。
那么,是数从象来,还是象从数来?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做心中有数。其实每一个人都是相当主观的,是心中已经有数了以后,才去看象的。
《易经》的六十四卦,每一个卦都是由六个爻组成的。其中,连续的一画是陽爻,中间断开的是陰爻。六个爻不是陰的就是陽的,所以一个卦总共只有两个符号。一个卦的六个爻怎么变化都可以,可以有三个陰三个陽,也可以有两个陰四个陽,还可以有两个陽四个陰……但是无论怎么变,无非就是陰陽两种。而陰陽又有一个共同的东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数。数是有生命的,是活的,不像我们现在所学的数学,是死的。
我们来看一个卦,这个卦就像是一口棺材。中间四个陽爻像一个死人,硬邦邦地躺在棺材里,两头各有一个陰爻,就像四颗钉子一样钉下去,盖棺论定。这个卦就是个棺材象。
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是从卦象模拟来的。一个人要刚强,但是过刚的人就会死得很快。假如一个人说,“我就硬脾气”,那他就准备要短命了。我们看自然现象,人活着跟死了的不同就在于活着的时候有弹性,死了就僵硬了。一个人如果生气气到全身都硬了,那就是快死了。我们读了《易经》就应该明白,不要气成那个样子,我们还是要活下去的。
同样是这个卦的象,我们也可以不把它想象成棺材,而想象成是一座桥梁——它的底下是大河,两边的陰爻都是钉子,一条条的陽爻是木板,我们踩着它就可以过河了。这样一来,这个卦象又变成桥了。一个象,不同的人来想象,会有不同的结果,所以我们才需要卦名。卦名就是给大家一个范围,我们只能在这个范围内来想象,而不能是看到一个卦象,就信马由缰地乱想一气。
我们上面看到的这个卦,卦名叫做大过。之所以叫这样的卦名,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易经》里陽大陰小,凡是陽就是大的,陰就是小的。这个卦里有四个陽、两个陰,就表示大的多、小的少,是大过于小,所以叫大过。我们应该注意,任何事情只要大过于小,就要小心有类似大过的问题出现。
依此类推,《易经》里的小过卦,就是中间有两个陽爻,两边各有两个陰爻,总共四个陰爻、两个陽爻,即小过于大。小过的象就是一只小鸟,中间两个陽爻是鸟身,旁边两对陰爻是翅膀,它的意思是飞过去就没有痕迹了,所以我们不会太注意它。当你看到一副棺材时,你不会不在意,而当你看到一只小鸟时,也许你根本不会在意。人之所以会小过不断,就是因为不在意。我们今天总觉得很多事情难以琢磨,就是因为没有按照《易经》的道理去想去做而已。
现在我们知道了,《易经》里面有个卦叫大过,有个卦叫小过。孔子曾经讲过“不二过”,就是说,你不要犯大过,也不要犯小过。但是,有的人一听到大过,就觉得糟糕了,实际上并非如此。大过其实是一个让人喜悦的卦,看到这个卦我们应该很喜悦才对。
象,就是指卦象。卦象原本是自然中事物的形象,所以我们看卦的时候,既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还需要运用《易经》的思维,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考虑问题。那么,大过这个卦象,都代表了什么不同的意思?为什么我们看到大过卦应该喜悦呢?
很多人读《易经》,只会从文字表面上去解释,所以看到大过就觉得是不好的卦。在这里,我们要强调一点:《易经》里根本没有好卦和坏卦之分。
我们看到大过卦,就要明白,这其实就是《易经》的理:它要么是棺材,要么是桥梁。桥梁就是成功,棺材就是成仁。所以不成功便成仁,才叫大过。
大过就是创新,就是改革,是高度冒险的事情。到底要不要做,要靠本人决定。老子曾说“不敢为天下先”,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下定决心要为天下先,心里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成功便成仁,成功了不见得有自己的份,失败了就要死。古往今来所有的大人物,都是准备成仁的。古代的忠诚之士,明明知道讲这句话皇帝会生气,可是职责所在,必须要讲。既然要讲,就要做好死的准备,真正到了皇帝要杀他的时候,他绝不会求饶,因为他死得心安理得,这种结果是他早就想到,并且愿意承受的。
我们一般人,是没有能力也没有机会犯大过的,充其量只会犯一些小过。所以世上大多数人都是小过不断,大过不犯。而历代的伟人,不论从哪个角度看,他们在当时都是犯大过的,都跟当时的时代有非常激烈的冲突。现在我们应该明白:犯大过的人,心里要有一个观念和决心,就是不成功便成仁。大过卦告诉我们,一方面,你可以成功地构筑出一条通向未来的桥,为人民谋福利;另一方面,如果不成功,就要准备进棺材了。所以,大过卦是有两个象的,一个是说,人不犯大过比较安全;另一个是说,如果要犯大过,就要有种,要有担当、有责任,预备好要么成功,要么成仁,真到失败的时候,要死而无憾,因为所有道路都是自己选择的。
《易经》中有一个颐卦,中间四爻全都是陰的,只有上下两个爻是陽的。这个卦与我们上面说到的大过卦,正好完全相反,大过卦中的陽爻在这里全变成了陰爻,而陰爻全变成了陽爻。这种现象,在《易经》中叫做错卦,即两个卦相错。再举个例子,乾卦里全部都是陽爻,而坤卦里全部都是陰爻,乾卦和坤卦就是相错的。
大过卦的上下两爻是陰爻,中间都是陽爻,相错后变成的颐卦上下两爻是陽爻,中间都是陰爻。在颐卦中,上面的陽爻代表人的上嘴唇,下面的陽爻代表人的下嘴唇,中间的四个陰爻代表人的两排牙齿。这个卦讲的就是大小通吃、大快朵颐,所以这个颐卦,是表示养生的卦。
颐卦由山、雷构成,上面三爻是山,下面三爻是雷。相对来讲,山是不动的,而雷是动的,就像我们吃东西时,上面的牙齿是不动的,都是下面的牙齿在动,上面是陰,下面是陽。有人不信邪,非要下面的牙齿不动,上面的动,试试就发现,那样是根本不行的,因为这是自然的象,谁也改变不了。万事万物总是要一个陰一个陽,两个都动或者两个都不动,都是行不通的,只有一静一动、一陰一陽才是《易经》的道理。
我们知道,山不会发出声音,但是雷会发出声音。那么,我们吃饭到底要不要发出声音呢?如果一个人吃饭完全不出声音,就表示雷怎么都发不出来,被山压得死死的。由此可以推测,这个人可能很拘谨,或者心情很沉闷、很惊恐,才会连一点声音都不出。既然是雷,多少应该发出点声音,这样才表示我们心里很坦然。当然,吃饭发出的声音太大也是不好的,会让人感觉这个人肆无忌惮,或者是缺少教养。
颐卦的道理是说,与其在那里看别人饮食,还不如自己去找食物来吃。我们不要整天看别人吃饭,完全可以自己去找点东西来吃。
既然颐卦的象是两排坚硬的牙齿咬东西,那么如果当中出现一根鱼刺呢?我们会发现,卦象马上就变了,变成了噬嗑卦。噬嗑卦的意思是:不是你咬断中间的这根鱼刺,就是它把你的牙齿硌掉。一句话,一切的道理都在里面了。
我们现在知道了,象就是卦象,但是同样的卦象,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解释。 同是一个大过卦,也许是个棺材,就是死路一条,也许是一座桥梁,就是通往成功的道路。所以我们才有“不成功便成仁”的说法。由此可见,我们中国人许多的成语和观念,都是来自《易经》的。那么《易经》中的数,又是怎样影响着我们中国人的呢?
《易经》的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卦名,不同的卦名代表不同的意思。这就是让我们看到象以后不要乱想,而要根据卦名来做合理的想象。卦中的每一爻都是数的变化,而数的变化,就是一而二,二而一而已。一而二,二而一,就是一分为二,二合为一。
对比一下,我们就会发现,与《易经》中所讲的数相比,现在最高深的数学也不过如此。我们来看两个例子作一下比对。第一个,我们在一边列出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十六卦、三十二卦、六十四卦,在另一边列出始数、方根、平方、立方、四次方、五次方、六次方,就会发现它们是一一对应的。
第二个,我们在数学里学过 2n,我们把n等于0、n等于1、n等于2、n等于3,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对应起来,又会发现,两个还是一模一样的。
我们要记住一句话,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数的变化。比如人的年龄,我们都是一天比一天老,又比如人的身体,也是一天一天在变化。一句话,所有东西都是不进就退,不是越来越好就是越来越差,没有静止不动、维持现状的。朋友之间的交情也是一样,不是越来越亲密,就是越来越疏远。哪怕是亲戚、兄弟,长久不联系、不见面,见面了也没有话讲。《易经》中讲朋友要常往来,要不然就不叫朋友了。只是我们要注意,朋友之间往来,不能仅仅计较利害关系,或者整天聚在一起开玩笑,讲些没有用的话,那都是浪费时间。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是整天聚在一起嘻嘻哈哈,不知道自己是在浪费生命。如果我们真正明白道理,就应该朋友聚在一起,互相分享一点智慧,这样多好。
人可以做小丑,但不能玩搞笑。现在的人很喜欢搞笑,实际上这是人类很大的危机。如果你带小孩去看小丑,问他要不要学小丑,他肯定说不要,他自己就知道不要学小丑。可是看到有人搞笑,小孩就分不清楚这样做到底是正经还是不正经。小孩只会觉得好玩,所以马上就跟着学,这就糟糕了。对于这一点,现在的演艺人员要负很大的责任,但是他们不知道他们把很多人带坏了。这种例子有很多,有的演艺人员把头发搞得五颜六色、乱七八糟,像摸了电门一样,结果一些小孩就跟着学了,最后连父母都管不了。我们想一想,一个人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整天摆弄头发?
做父母的,更要做孩子的好榜样。如果爸爸整天穿名牌,小孩一定从小就追名牌。衣服本来是用来保暖的,只要整齐舒适就可以了,跟名牌没什么关系。追求名牌,是人类自找麻烦,是因为他们不明易理。任何事情,当数一变的时候,后面就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了。这叫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我们所说的数,其实很简单,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大概就可以解决了。我们的手一共有十个指头,一个手掌有五个指头,这五个就叫生数。生数是做基础的,到五个数没办法解决的时候,才把六拿来凑,所以六以上都叫成数,是凑成一个数的意思。一件事,用五能够解决就用五好了。我们之所以把一队人马叫队伍,就是说这队人马,用一个手掌的五个指头就可以掌握。如果一只手掌握不了,怎么能叫做队伍呢?如果叫“队六”的话,就说明有一个跑掉了,叫“队七”更糟糕,说明两个跑了。所以,中国有很多话,如果我们了解它的真意,自然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我们用九和六,也是这个道理。《易经》中,九跟陽是密切相关的,九代表老陽,而六跟陰是密切相关的,六代表老陰。一个人说话不算数,我们就说他又变卦了。《易经》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是会变的,所以叫做变卦。一个卦成了以后,只要其中的一个爻变化,整个卦就变了,所以才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我们在九和六的基础上,加上了七和八。七和八是不变的,因为陽极成陰,陰极成陽,七是少陽,八是少陰,少陽和少陰是不会变的,老陽和老陰才会变。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七比九小,七是少陽,九是老陽,这个可以理解;但八明明比六大,为什么八是少陰,六反而是老陰呢?答案很简单,因为陽是向外扩张的,是膨胀的,所以九比七大;而陰是向内收缩的,所以六比八大。可见,数字的大小跟它的性质是有密切关系的。我们说七上八下,就是七这个数会向上变成九,所以叫做七上,而八这个数会向下变成六,所以叫做八下,两个变动一合,就叫七上八下。
我们还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一看七上八下的道理。在《易经》中,奇数为陽,因为陽是扩张的,所以陽是正数;偶数为陰,因为陰是收缩的,所以陰是负数。七是奇数为陽,八是偶数属陰,所以七在上,八在下。七上八下就是这么来的。可见《易经》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无处不在。那么,《易经》象、数、理中的这个理,又该如何理解呢?
象、数的变化后面有个理,理是长期不变的。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有这样一个观念,就是当你听到不变的时候,你就知道它会变,当你听到变的时候,你就知道它后面一定有不变的东西。陰陽是同时存在、永远不会分开的,所以变和不变也是永远不分开的,这是《易经》最重要的精神。我们说现在是陰天,其实太陽还在那里,只是被云层遮住了,我们看不到而已,等到乌云散开,太陽马上就出来了。刚刚雨还下得很大,突然间太陽又冒出来,不是太陽跑得多快,而是它本来就在那里,根本没有离开。
实际上,人的眼睛所看到的差不多都是假的,可是人最相信的就是自己的眼睛,这是人类很愚昧的地方。要知道,我们的五官是会骗人的。宇宙中有那么多光线,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就是那么一点点,其他的都看不到。一个人站在这里,他所能看到的范围很有限,只有面前这一点,脑后的全都看不到。所以说,人是有限的,我们不要想象自己是无限的,那是很可怕的现象。真正有能力的人,都说自己不足以担任这个工作。所以,当我们听到某人信誓旦旦地说“这个工作交给我办,你尽管放心”,就应该知道他最后一定会出差错。
老子说,正反是同时存在的,正就是反,反就是正。来看两个模型。一个叫无极,无极其实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什么都有,只是我们看不出来而已。另一个叫太极,太极是里面在动,但是我们从外面看不出它在动。任何东西,它里面一定有两个力量在动。就好像当我们心里有一个念头在动的时候,肯定是正反两个方面都有的。比如,你看到地上有钞票,立刻就想要捡回去,然后马上又会想,算了,还是不捡比较好。念头一动,正反两个方向都有了,这就叫天人交战。正反又变四象,就更复杂了。我们还用上面的例子,当你看到地上的钞票,就会想,我捡了钞票回去是留着自己用还是交给警察?或者还是让别人捡吧,让别人去负这个责,交不交给警察那是他的事。你看,短短一瞬间,就有了四个念头了,再往后就越想越多,想到六十四卦就无法再想了。因为六十四卦就是满数了。
再看车轮,当车子往前走的时候,轮子也应该是往前转,但是我们实际看到的却好像是轮子在往后转,所以往前就是往后,宇宙万物都是这个道理。哪一天,当你想到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的时候,你就大彻大悟了。人一生的修炼,就是要弄明白,生就是死,死就是生。如果连这个都看不透,那就苦恼多多了。
一切如常,过正常的生活才是最好的。——《易经》的智慧
陰就是陽,陽就是陰;好就是坏,坏就是好。好和坏、陰和陽是随时在变的。有人常常感叹,又过了一天,生命又少了一天。还有人经常为难:如果说时间过得快才好,那就是死得快了;如果说时间过得慢才好,那又很煎熬。我们要奉劝大家:想那些干什么?一切如常,过正常的生活才是最好的。
如果说《易经》中的象和数,是变化的现象,那么《易经》中的理就是不变的规律。我们学习《易经》,就是要透过变化的现象,掌握那个不变的规律。那么,这个不变的规律究竟是什么?学习《易经》是不是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加智慧呢?
《易经》的道理,是说明宇宙人生的。这一点跟西方不同。西方人是把宇宙交给科学,人生他们是不管的。而中国人是把宇宙和人生合在一起,从来不分开的。中国人认为,人是宇宙的一部分,必须要尊重宇宙的规律,所以我们的观念是天人合一的。宇宙和人生,都是从生存到发展再到变化的过程,生老病死是必经的道路,没有人例外,这是一个不变的道理。我们现在过分强调变,所以大家很辛苦。其实变的后面有一个不变的东西,叫做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很重要。孔子把人生演变的过程,用四个字来概括,就叫元、亨、利、贞。人生的演变,一年四季的变化,甚至整个宇宙的变化,都离不开元、亨、利、贞这四个字。
人是宇宙的一部分,必须要尊重宇宙的规律。——《易经》的智慧
有一些道理我们很熟悉,却不知道它们是从《易经》中来的,在这里我们做一个简单说明:
第一,循环往复。一周七天,从礼拜一到礼拜天,然后又是从礼拜一到礼拜天,永远都是这样循环,没有一次发生过变动。有人说,一切一切都在变,那为什么从礼拜一到礼拜天不变呢?那不是没有变,是变中有不变,不变中也有变,这就是循环往复。
第二,物极必反。当一个人天天都觉得自己身体好的时候,就要提防生大病了。实际上,常常生病的人是不太容易病死的,反而是那些身体很硬朗的人,是经不起病的,一生病就倒下了。那么,一直没有病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其实生病就是身体里各种器官和功能在演习,常常演习是有好处的。如果一个部队从来没有演习过,敌人一来,肯定就垮了。所以《易经》提醒我们要警惕物极必反,避免事情向不好的方向发展。
第三,动态均衡。宇宙万物都是陰陽变化的。陰陽随时要平衡、调和,这就叫动态均衡。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动态均衡的。当这边的地隆起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在地球的某一个地方,地塌下去了。当我们看到一个好人出来的时候,就知道肯定也有一个坏人出来了。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好人,要那么多坏人干什么?没有那么多坏人,又怎么知道世界上有这么多好人呢?这就是《易经》的思维。那么,人要怎么办呢?很简单,该好就是好,该坏就是坏,没有谁对谁错。因为好人就是要治坏人的,坏人就是要被好人治的。如果一个坏人都没有,好人就没有用,就等于零。如果自认为是好人,就要去治坏人,而不要整天只知道抱怨。
第四,超越吉凶。我们是超越吉凶的。老有吉凶观念的人,其实也是不长进的。有这样两个卦,一个是天在上,地在下,叫做否卦,一个是地在上,天在下,叫做泰卦。有人觉得奇怪:天明明在上,地明明在下,为什么反映天地正常位置的卦,反而是否卦呢?这是因为,天是陽的,是往上走的,而地是陰的,是往下沉的。如果天在上而地在下,天地上下不交,地上的蒸汽上不去,天上的雨水也下不来,人在中间就活不成了。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把天弄到下面,把地弄到上面,那是不可能的。我们讲的其实是一股气,是宇宙万物都有的一股气而已。气有陰的就有陽的,有陽的就必定有陰的。天的气往下降,地的气往上升,地和天相交,陰陽交泰,普降甘霖,万物才能丛生。人活着就是一口气,天地之间就是气在起作用。我们看否卦和泰卦都是三陽三陰,都是很调和的,但是,虽然同样是调和的状态,但陰陽位置不同,两个卦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就告诉我们,要随时注意自己位置的变化,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观念。人到了哪个位置,就要想哪个位置的事情。
《易经》的卦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如果一定要讲好卦,只有一个,那就是谦卦——谦虚的卦。有一次,我在机场听到一个人打电话,这人跟他的朋友说:“你以后不能再谦虚了,谦虚过分就是虚伪。”我觉得这个人实在太差劲了,因为这个世界上什么都会过分,唯独谦虚是永远不会过分的。懂得谦卦的人就会知道,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成就,他就根本没有资格讲谦虚。一个人只有在有能力、有贡献之后,才能讲谦虚。现在很多人说话很幼稚,经常说“我这个人什么都不会,就是会谦虚”,实际上那不是谦虚,而是无能。我们早点把《易经》的道理搞清楚,就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
关于凶吉,我们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叫做趋吉避凶。所以,我们接下来要谈的就是:《易经》真的能够趋吉避凶吗?